RSS
热门关键字:  社保  派遣  打短工升温  广州户口  办理广州户口
当前位置 :| 首页>人力资源知识>

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瓶颈哪里?

来源:百度新闻 作者:super 时间:2009-07-28 点击:

    举一个最直观的变化的例子,原来的人事服务是零散的,比如社保、公积金、劳动合同等等都独立分布在各单位,每个单位的H R都有义务和责任为他们的直线经理和同事提供类似服务,这样做一是浪费人力资源,二来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。架构变革之后,公司支付高成本的、具备人力资源专业能力的H R经理(特别是派到海外常驻的),就不需要再去操心这些日常性、事务性的工作了,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助直线经理获取关键高端人才、设计绩效薪酬方案、提升员工队伍能力、应对劳动法规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。把管理和服务分开,改变“忙于救火”的恶性循环状态,H R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战略伙伴。

    调整以后,H R队伍的总规模没有增长,但我们可以把专业力量集中起来,对于复杂的问题和需求,可以集结一股力量迅速解决。比如校园招聘、重大战略项目等,可以很从容地拉起一支队伍。坚持对海外H R队伍采用中央管控,也是这个思路,一旦发现问题,小问题自己解决,解决不了的立即反馈回总部集中处理。

    与整个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同步,区域平台的H R经理也全部撤掉了,事业部H R部门直接管理到国家。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大的调整?原来的分级管理架构是难以实现快速响应的,一个人事决策从基层到总部花费的时间太长。而更加扁平的、中央集权管控的架构,消除原有的行政壁垒,用流程驱动取代权威驱动,效率更高。

    刚开始调整时有一些不理解和反弹,比如有直线经理说:“你们把人都收上去了,那你们就全管吧。”实际上这并不是公司希望达成的效果,最终的用人权和第一责任人还是直线经理,改变是为了向业务单位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。

    现在直线经理们慢慢也有了切身感受。原来这些人(指派驻国H R人员)归你(指派驻国直线经理)考核,你让他干嘛他就得干嘛,哪怕是超出H R范畴的杂事;但现在不同了,H R可以说“不”。你的“指令”必须转化成“需求”,比如急需一名高端人才,需要什么资质和背景,你告诉他,他按需求给你找来。这才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专业价值,人力资源不是文秘!如果光谈服务就没边了,我们现在更愿意用“支撑”来形容。

    海外员工本地化率的争议与反复

    本地化率是不是越高越好?更高的本地化率是需要相应的企业管理能力给予支撑的。中兴的本地化率曾因为公司各方的大力推进而一度攀高,但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,公司各方有争议和反思 ,本 地 化 率 亦 有 波动———冲高回落、再稳步提升。本地化率要视不同地区、不同发展阶段而定,在坚定长远目标之下,不一味追求高本地化率,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
    中兴在海外的员工总数近万人。如果统计全部市场人员的话,海外员工占一半以上。2008年销售收入中有60.6%来源于海外市场。一般来讲,收入20%以上来自海外即可定义为跨国公司,中兴显然是很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。

    海外员工中,常驻员工约为6000多人(其余为短期支持人员),本地化率约63%,也就是说海外常驻的6000多名员工当中,37%是中国派遣的,其余63%是外籍员工。

    本地化率最能代表一个公司的国际化水平,基础管理和国际化环境能不能支撑更高的本地化率是关键所在。目前,中兴的中高层管理岗位仍是中方占绝对多数,外籍员工的最高任职是区域总经理。

    尽管成本问题要区分不同地域来看,每个国家、每个层次员工的成本差异很大,不过总体来看,本地化的成本要低于中方外派。因为除了衣食住行以外,还有很多机会成本是难以用钱衡量的,比如本地员工可以长期在职工作,中方员工每年需要回国探亲,要办理签证事宜,而且常驻期满后基本都要回国工作,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,比如资深的人回国,派出去代替的人肯定不如前者了解本地市场。如果把这些都考虑进来,本地化的成本要低得多。因此中兴一直非常重视海外员工本地化,“人才的国际化就是本地化,本地化就是国际化”。

上一篇: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五大矛盾
下一篇:没有了
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
发表评论
评论内容:不能超过250字,需审核,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。
用户名: 密码:
匿名?
注册